心理科普 | 直面自卑,迈向自信

资讯来源:党委学生工作部发布时间:2024-10-27点击量:12

心理科普 | 直面自卑,迈向自信

在社团招新或班级活动中,你是否总是躲在角落,不敢主动展示自己的才能?”

当别人在讨论学术问题或分享生活趣事时,你是否总是默默倾听,不敢发表自己的见解?”

面对大学里的各种竞争和挑战,你是否总是先想到失败和退缩,而不是积极应对和超越?”

在与室友或同学相处时,你是否总担心自己的言行会冒犯别人,从而变得小心翼翼?”

 大学生活是一场自我发现和成长的旅程,但自卑感却常常如影随形。

 自卑,这个看似微小却力量巨大的情绪,能够让最耀眼的星星失去光芒。阿德勒曾说:“我们每个人都有不同程度的自卑感,因为我们都发现我们自己所处的地位是我们希望加以改进的”,这正是自卑的起点,也是我们成长的契机。

【自卑的成因

自卑的成因是复杂且多方面的,可能源自于成长经历中的各种因素,如家庭环境、社会比较、个人缺陷等。在原生家庭中,若我们无法满足父母设定的高标准与严要求,可能迎来的是父母的贬低与责备,很少得到父母的关爱与支持。有时候即便我们已竭尽全力展现最佳状态,仍难逃与他人进行比较的命运。这种持续性的负面比较与高标准压力,导致我们内心的情感与需求逐渐被忽视。

当我们开始自我怀疑、习得性无助时,自我评价便逐渐倾向于消极,诸如“我不够优秀”、“我不值得拥有”、“我不配”等负面信念慢慢植根于潜意识之中。这些消极的自我认知会渗透到我们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成为我们处理事务和面对重大抉择时的一种惯性思维模式,最终塑造了我们一贯的行为方式。

自卑,会让我们过分在意他人的看法,自我评价过低,甚至以过度自信来掩饰内心的不安。但请记住,自卑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任由这种情绪滋长,束缚我们的心灵。

【从自卑到自信】

要告别自卑,首先要学会正视并接纳自我。全面评价自己,不因外界的误解而动摇,也不用自己的短处与他人的长处进行比较。每个人都有独特之处,所谓的“一无是处”只是掩盖我们闪光点的浮土。

其次,学会课题分离这可是阿德勒心理学中的一个妙招哦!《被讨厌的勇气》一书中提到,我们要清楚地知道何为自己的课题何为别人的课题比如,别人对你的评价那是他们的课题,而你如何看待自己才是你的课题。不要因为别人的一句负面评价就自我否定,陷入自卑的漩涡。我们要专注于自己的内心感受和成长,做自己认为正确的事情。当能把自己的课题和别人的课题区分开来,你会发现自己变得轻松自在很多,自卑感也会慢慢减轻。

再次,确定自己的目标,制定实现计划。明确成长的方向,规划前行的路径,我们便能专注于自我成长,不被自卑所困。每一次尝试的成功,都是自信力的积累。

最后积极拓展社交圈子别总是局限在自己的小世界里哦!去参加各种社团活动、兴趣小组,结识不同的人。在新的社交圈子里,你会发现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闪光点,同时也会看到自己的独特价值。和志同道合的朋友一起交流、合作,你会获得更多的认可和鼓励,这会大大增强你的自信心。而且,通过与他人的互动,你还能学到很多新的知识和技能,进一步提升自己,让自卑无处可藏。

【自信的力量】

自信是战胜自卑的利器。它让我们敢于尝试,勇于探索,即使面对失败也能坦然接受,因为我们知道,每一次失败都是向成功迈进的一步。

自信让我们在青春的校园里,抛开自我否定和犹豫不决,享受属于自己的金色年华。

在这个时代,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日益受到关注。我们每个人都有责任成为自己心理健康的第一责任人。让我们从自卑中汲取力量,迈向自信,让心灵的光芒照亮前行的道路。在大学这个舞台上,演绎出属于自己的辉煌。

文字来源:杨冰冰

图片来源:网络

校对:刘米茀、刘宇欣

审核:张梦兰

学生工作部(处) 心理健康教育中心出品



--- 微信扫码分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