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科普|摆脱内耗,重获心灵自由

资讯来源:党委学生工作部发布时间:2024-11-20点击量:14

心理科普|摆脱内耗,重获心灵自由

在发朋友圈时,是否会因为没有朋友给自己点赞,从而怀疑自己的文案或图片不够吸引人,从而不断打击自己的信心?

餐厅点菜是否会在两个菜品之间反复犹豫,既担心这个不好吃,又害怕那个不合口味,在纠结中消耗自己的精力?”

在和别人发生小摩擦后,是否不断地在脑海里回想当时的场景,思考自己是不是哪里做得不好,是不是应该有更好的应对方式,一直沉浸在这种反复思考中?”

 在快节奏的现代生活中,“内耗”一词越来越频繁地被提及,它犹如一个无形的枷锁,束缚着许多人的身心,让人们陷入痛苦与疲惫之中。那么,什么是内耗?我们又该如何摆脱它呢?

【正确认识内耗】


 稻盛和夫认为内耗是把一件事情反复纠结,对别人的话反复咀嚼、过度分析、思考以及自我否定,这种精神上的消耗比肉体更煎熬其表现形式多样,比如过度思考、自我怀疑、反复纠结、消极情绪泛滥等。内耗的危害不容小觑:

 ●情绪方面:长期的内耗会导致情绪不稳定,容易产生沮丧、焦虑、自卑等负面情绪,使人的心情长期处于低落状态。

 ●心理方面:过度的自我怀疑会削弱自信心和自尊心,让人对自己的能力和价值产生怀疑,甚至可能引发心理问题,如抑郁症、焦虑症等。

 ●身体方面:精神上的压力会反映在身体上,可能导致头痛、失眠、消化不良、免疫力下降等健康问题。

 ●社交方面:内耗型的人可能会过度自我保护,难以与他人建立深入的关系,甚至会产生社交恐惧,影响正常的人际交往。

 ●工作学习方面:内耗会分散人的注意力和精力,导致工作和学习效率下降,影响个人的发展和进步。


【内耗的原因】


 内耗形成的原因多种多样,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指出,人的需求从低到高包括生理、安全、社交、尊重和自我实现等。当低层次需求未得到满足,或高层次需求无法实现时,可能会导致内耗。下面列举了“内耗”形成的四个原因:

 ●思维模式马斯克认为不去分析对方的动机,别在意别人的看法。过度揣摩他人想法,会让人沉浸在负面情绪中,产生敏感、自卑、焦虑等情绪,进而导致内耗有些人倾向于这样消极的思维模式,总是看到事情的负面,对未来充满担忧,对过去的错误耿耿于怀。这种思维方式容易引发内耗,让人们陷入无尽的焦虑和自责之中。

 ●完美主义埃里希·弗洛姆认为人必须认识自己,认识自己的不足,才能够真正地爱自己。完美主义者难以认识并接纳自己的不足,也就难以爱自己,最终导致自我内耗。追求完美的人往往对自己要求过高,一旦事情没有达到自己的预期,就会陷入自我否定和自我批评。他们过于关注细节和结果,害怕失败和犯错,从而在追求完美的过程中不断消耗自己的心理能量。

 ●外界压力阿德勒认为我们之所以有过多烦恼,是因为太想控制别人的课题,或者太在乎别人的课题。说明过度在意他人和外界,会给自己带来压力和内耗来自工作、学习、家庭等方面的压力,如果不能得到及时有效的缓解,也会转化为内耗。例如,工作上的高强度任务、学习上的竞争压力、家庭中的矛盾冲突等,都可能让人感到身心疲惫。

 ●人际关系问题弗洛伊德认为人一切烦恼的根源都来自于人际关系不良的人际关系,如与他人的冲突、矛盾、误解等,也会引发内耗。人们可能会过度在意他人的看法和评价,为了迎合他人而压抑自己的真实想法和感受,导致内心的矛盾和痛苦。

【战胜内耗的方法】

 要告别内耗,首先学会用积极的语言和思维方式来对待自己和周围的事物。每天对着镜子给自己一个微笑,告诉自己“我可以”“我很棒”,增强自信心。当遇到困难和挫折时,不要一味地否定自己,而是要看到自己的努力和进步,相信自己能够克服困难。

 其次,参加一些社交活动,拓展自己的社交圈结识一些志同道合的朋友,分享彼此的经验和感受,互相支持和鼓励。新的人际关系可以给我们带来新的视角和体验,帮助我们摆脱内耗。

 再次,培养自己的兴趣爱好,如阅读、绘画、音乐、摄影等。在做自己喜欢的事情时,我们可以全身心地投入其中,忘却烦恼和压力,享受内心的宁静和快乐。

 最后,当问题出现时,不要逃避,而是要勇敢地面对。分析问题的原因和解决方法,制定切实可行的计划。把大目标分解成小目标,逐步实现,这样可以增强自己的掌控感,减少焦虑和内耗。

【走向心灵的港湾】

 内耗是心灵的枷锁,它让我们在自我挣扎中疲惫不堪。就如泰戈尔所说:“世界以痛吻我,我要报之以歌。”当我们陷入内耗,世界的痛便被无限放大。

 然而,摆脱它,我们才能拥抱心灵自由。苏轼一生坎坷,却能在困境中放下内心纠葛,“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这份豁达让他挣脱内耗的泥沼。

 我们也应如此,不再纠结于琐事,不被负面情绪束缚,向着心灵自由大步迈进,去欣赏生活中那被内耗遮蔽的美好风景。

文字来源:陈晓阳

图片来源:网络

校对:刘米茀、万心萍

审核:张梦兰

学生工作部(处) 心理健康教育中心出品




--- 微信扫码分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