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繁忙的校园生活中,我们为你预留了一段宁静时光,共同温柔关照内心。自十月起,由我校举办的主题为“双十遇青春,心暖共前行”的活动温馨展开,通过轻松真诚的互动,陪伴大家描绘幸福、梳理情绪,共同播撒心灵成长的种子。
活动一:绘制幸福包围圈——把美好圈在身旁
在这里,每个人都是自己世界的“幸福绘图师”。同学们在纸中央用画笔或文字留下独特的印记——或是简笔自画像,或是代表自己的符号与签名。其中一位女生描绘了一个外表酷炫的自己,而她身边却环绕着小狗、小猫,以及追星、画画等元素。这样的画面恰似缩影,那些围绕“我”的圈圈,逐渐被具体的人、事、物填满,构成了独属于每个人的“幸福能量图”。它不张扬,却温柔地提醒:所有让心灵柔软的事物,一直都在我们身旁。
活动二:编织情绪——在交织中看见完整
情绪有明有暗,而这次我们邀请你将它们一同织进画面。参与者分别用明亮色彩描绘“安心时刻”,用深沉色调表达“压抑瞬间”,再将两种画面的纸条拆解、交错、重组,亲手编织成全新作品。“当我把自己画的开心与烦恼编在一起,才发现它们并不冲突,”一位同学展示着她的作品,“亮色与暗色交织,反而让画面更有层次和温度。”这个过程,像一次无声的内心对话——它告诉我们,所有情绪共同构成了真实而完整的我们。
活动三:探寻心中的“它”——与自然共处三日
你是否曾在某个午后,被校园里的一株植物轻轻留住脚步?或许是它舒展的形态,或是随季节变换的色彩,让你不自觉多看上一眼。在这场活动中,同学们认领一棵与自己有缘的树、一丛有故事的花,用三天时间安静观察、记录,将落叶与落花细心收藏,做成充满回忆的手工书签。“我选了教学楼旁那棵安静的树,每天捡一片它的叶子,夹进书里,仿佛也把那份宁静带回了寝室,”一位参与的同学这样分享。这不止是自然观察,更是一场心灵的放慢练习,让许多人在注视与陪伴中,找到了安定的节奏。
活动四:情绪交换盲盒——写给陌生人的暖心帖
这是一个充满信任与善意的角落。每个人匿名写下一份烦恼投入盲盒,再随机抽取他人的心事,写下一段回信。“看到别人写‘害怕让父母失望’,我好像也看到了某个时刻的自己。我给他画了一个小小的拥抱,写了一句‘没关系,你并不是一个人’。”——送出安慰的同时,很多人也治愈了自己。那些贴在明信片上的彩色便利贴,像一句句无声的“我在”,让孤单感受在共享的善意中悄然消融。
尾声:成长,是一场温柔的旅程
系列活动暂告段落,但我们相信,那些被描绘的幸福、被接纳的情绪、被发现的自然细节、被传递的陌生暖意,都会沉淀为内心的能量,在未来某个时刻给予你力量与方向。愿我们都能保持对内心的好奇与温柔,在成长路上,继续勇敢而真实地,与每一个“我”温暖相伴。
心理健康教育中心和大学生心理委员联合会,愿始终做你心灵旅途中的同行者。
撰稿:黄莹璋
来源:心理健康教育中心
校对:刘宇欣、严偲语
初审:张梦兰
终审:杨倩